叶♡

夺人眼球,便是贴近年轻人吗?

       流量为王的时代,媒体当道。为了吸引舆论和网络读者的注意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。耸人听闻的标题,内容却是粗制滥造。更有甚者,断章取义,毫无底线地制造假新闻,丝毫不在乎“媒体”的本义。人们被标题所吸引,却失望的离开。网络不会在意人们的心情,它只负责记录点击数量和热度流量而已。久而久之,没人在乎那些真正付出的创作者,而善于编造和偷窃的小人大行其道,赚的盆满钵满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,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劣币驱除良币。首当其冲收受到影响的便是官媒。官媒一直以官方口吻和正统思路编写新闻和传播,自然没有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多种多样的吸引眼球方法,也不可能像自媒体一样编写假新闻,制造反转,所以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点击量,而年轻人又是官媒首先希望引导的群体,可数据显示,年轻人更喜欢刺激的标题和刺激的内容。于是,一场转变悄然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 贴近年轻人,从此成为绝大多数官媒的招牌口号。诚然,贴近年轻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,比如报道年轻人更喜欢的事物,减少官话和说教。可制造更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和内容更为简单,也更为吸引人,当然最大的理由还是作用更大。于是这些标题就是我们所看到的:“万万没想到!公司出组织团建,结果变团灭”“85岁的老母亲来到儿子棺椁前,伸手打了儿子一巴掌:你怎么能走在我的前面!”等等等等。诚然,这些标题确实起到了吸引年轻人点击量的作用,也确实能起到本身的宣传作用。可是,这样便对吗?

        顺应年轻人,不应该只是学习标题党的作风。官媒既然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,就更应该意识到,自己标题党的作风会影响年轻人成为“标题党”,把事实上的劣币驱除良币变成官方化的劣币驱除良币!真正能沉下心来的新人创作者往往难以编出点击量高的大标题,导致用心制作的内容难以被扩大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我的逻辑思路有可能有问题,可我只是看到官媒都开始用这种毫无营养的方法吸引眼球,而且正在变得普遍。流量为王,何时才能画上休止符?我这篇文章大概率会和以前的文一样,不超过二十个点赞就归于沉寂。希望每一个能沉下心来阅读到这里的读者,能思考一下我这篇文章吧。

评论

热度(15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